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改革深化 办学质量提高 教学科研 4-12-33-2 正文
4-12-33-2-3、“融音乐元素于英语学科教学”的跨学科教研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

融音乐元素于英语学科教学的跨学科教研活动纪实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英语组

426日,英语教研组进行了“融音乐元素于英语学科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我校特色办学形式下,如何更好地利用音乐来促进英语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理解能力和整体学科素养。以本学期学科节为契机,英语组全体教师会同音乐教研组长杜施琼老师,针对学科节期间的三节英语教学展示课进行集体备课,已达成“融音乐于英语学科教学”的最好教学效果。

活动由四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英语组内部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三节教学展示课进行初步教学设计。分别为:

七年级:课题:In the Future                   执教教师:张莉

八年级:课题:France is calling             执教教师:梁莹

高一年级:课题:Expressing your opinion             执教教师:冯黎华

第二阶段:集体讨论

主要议题:教学环节中的音乐元素的选取及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张莉老师的设计中,采用最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主题曲,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烘托气氛,提升课堂教和学的效果。

问题:a. 歌曲只有中文版,担心会转移学生注意力,冲淡英语学习气氛.

          b. 用于导入环节还是知识巩固强化环节更合适。

讨论结果:电影片段视频作为导入,以激发学习兴趣;中文版歌曲用于小组讨论时以背景音乐的形式,烘托气氛,强化主题In the Future.

特别提醒:背景音乐需控制好音量,避免喧宾夺主。

梁莹老师的设计中准备采用一首原版法语歌曲,配合图片展示用于引入环节,不确定是否合适,犹豫是否需要换成法国国歌。

讨论结果:依照教学内容和授课教师风格,选取法语歌曲,因其曲调欢快,节奏感强,与学习内容France is calling更相符。

冯黎华老师的设计中引用一段视频,另外根据班级特点(音乐特长班),计划有学生现场演绎一段“混搭音乐”。

讨论结果:因现场演奏较为耗时,应缩短视频播放时长,因其作用只是作为范例,重点在于学生现场表现。

第三阶段:课堂展示

在展示阶段,参与备课的全体教师都参加了听课活动,对教学设计环节中的各个阶段实施进行现场观摩,包括英语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巩固方法及音乐元素融合的适切度及学生学习接受度进行观察考量。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

在英语教学中合理、恰当的植入音乐,能够很好的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音乐与英语的结合,对学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英语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学会单词、语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以及英语运用能力,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探寻不同答案的思维能力,它要求从多个方面寻求不同的答案,以获得最佳答案的效果;聚合思维是一种在已知信息基础上向着一个方向展开思维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音乐背景、或是英文歌曲、英文诗歌等等,经过音乐这种介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说英语、使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的意识和兴趣。

本次教研活动,在跨学科教研方面做出了初步尝试,效果喜人,高度统一了全体英语教师对我校“音乐特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为英语学科教学融合音乐元素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步骤奠定良好开端;英语教师在音乐教师的帮助下,对音乐元素的融合在理论上得到了支撑。而学校音乐特色教育也巧妙地渗透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对英语学科素养的落实,探讨出诸多切实可行的细节举措。英语组全体教师会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本学科的快速发展做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