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过有音乐的教育生活--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课程规划
信息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 时间:2016-07-12 07:44:42

让我们过有音乐的教育生活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课程规划

2016——2020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坚持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强化基础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功奠定基础,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纲要》中特别提到: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支持高中学校立足学校传统和优势,发展校本课程,创新育人模式,形成一批科技、艺术、体育、外语等特色高中。总结和推广高中特色办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在特色办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20162020课程规划》。

本规划中所界定的学校课程是指国家指定的课程以及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传统、特色以及办学理念、办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第一部分  学校课程情境分析

一、历史沿革及概况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自1905年改办龙门师范学堂以来,历经黄渡乡师、安亭师范,中师教育卓有盛名。20035月,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和上海音乐学院合作,改校名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成为了一所培养音乐特长生和音乐爱好者的完全中学,在办学模式的探索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几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在特色办学、课程与教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高等教育系统以及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学有基础、学有专长的人。在传承、提炼、优化学校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学校将音乐艺术教育特色作为了长远的发展定位,提出了“让我们过有音乐的教育生活”的办学宗旨,并在音乐艺术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多样化的教育之路。

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优势

1、发展理念清晰,育人方向明确,办学特色显现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学校构筑了“和乐教育”的核心文化体系,提出了“和乐、和美”的校训,“爱音乐、爱智慧”为办学理念,以“人格健全、气质优雅”为培养目标,把音乐艺术教育特色作为长远的发展定位,音乐艺术教育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2、课程建设比较有序,初步形成了与学校品牌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在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于2010年制定了《让我们过有音乐的教育生活---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课程规划(2010——2015)》,把“爱音乐、爱智慧”的办学思想渗透到国家课程体系之中。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架构了“A”型课程框架,在基础型课程基础之上打造了一类面向全体学生的,区别于其他一般学校的“自主、多元”的音乐艺术教育特色课程群,提供给了全体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经历。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建设已经初有成效。

3、德育思路比较清晰,初步形成了以艺育德的德育模式

学校的德育思路明晰,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以艺育德的学生培养模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全面融入了艺术教育,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怡情,培养了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社团活动、学科德育渗透等德育课程中拓宽了学生在文化、音乐艺术和科学领域的知识面和研究兴趣,同时也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气质优雅的学子,铸就了师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可持续发展力。

4.初步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育科研成果丰富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育德、教学以及科研等多个领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评价教师,为学校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良,能够适应本校教育教学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有效保障。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根据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使命,学校于2010年申报立项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新型音乐教育特色学校的“课程匹配”研究》将学校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完善并将其精致化和校本化。2013年申报立项可持续发展项目学校子课题《以音乐教育特色课程为载体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从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着手,对已有的课程做了更精致的建构和外延的进一步拓宽,着力探索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培育和熏陶。现参加市级课题《多媒体与艺术课程研发》课题组,借助特色创新课程的建设,培育具有优雅气质、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学生,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理想。

5、依托高校及社会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

学校是上海音乐学院与普陀区教育局合作办学的一所普通完中,在拥有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和上海市沪剧院等教育资源的优势条件下,依靠普陀教育,主动发展,不断彰显音乐艺术教育特色,办出了学校品牌。同时,学校是长寿教育共同体成员,和社区、家长建立了彼此信任的伙伴关系,借助优质资源、密切沟通合作,形成了办学合力。

(二)机遇与挑战

1、课程建设方面

在课程建设方面,虽然学校对总体课程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但特色课程体系尚需要继续完善,使之更精细。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在师资建设方面,虽然通过校本研修和教学实践,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但在市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还不多,学科高地建设还有待加强。

3、学校发展方面

虽然音乐艺术教育已成学校品牌,但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学校音乐艺术教育虽已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但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与学校课程理念

(一)办学理念

学校把“爱音乐,爱智慧”确定为指导学校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爱音乐,既体现了学校的音乐音乐艺术教育特色,又凸显了学校与众不同的育人目标。让学生热爱音乐,凸显了学校对学生发展的殷殷期许;让教师热爱音乐,寄托了学校对教育教学特色的细致考量;让学校充满音乐气息,强调了对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强烈诉求。

爱智慧,既体现了学校作为一所普通中学最本质的追求,又体现了学校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上的期待。爱智慧不仅是要学生学得每门学科的具体知识,考出好的成绩,还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能形成智慧的品行,真诚热爱、忘我追求。

“爱音乐,爱智慧”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爱音乐”是一所音乐特色学校的无可争辩的、前提性的、特色性的元素,而“爱智慧”则是归宿性的、完满性的元素。两者共同构成了“让我们过有音乐的教育生活”的全部内涵。“爱音乐,爱智慧”的办学理念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寄寓了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二)课程理念

“让我们过有音乐的教育生活”的学校课程是指向于学校的育人目标的。学校希望通过建构富有层次的、特色的课程体系来引领全校师生确立新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使师生们在学校浓郁的音乐教育特色氛围中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创造崭新的教育价值。

1、重视文化构建,优化课改背景

遵循学校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和乐教育”为核心文化,提升学校形象塑造,提供给学生和谐积极的人际环境、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以及良好的课程改革背景,追求师生和学校教育的真、善、美。

2、加强教学研究,建设“艺术”课堂

遵循“爱音乐、爱智慧”的办学理念,追求教学课堂艺术,分析存在问题,弥补教学不足,推广成功经验,形成一系列能体现学校音乐教育特色、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课堂教学模式,使教与学产生和谐共振,建设音乐学科高地。

3、优化校本课程群,丰富学习经历

围绕音乐艺术教育特色的增强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课程作为突破口进行完善、丰富和创新,提供给学生更独一无二、更前瞻的学习经历,以特色校本课程群的开发、完善和精致带领师生徜徉于丰富多姿的学校生活中,并以此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4、提升课改队伍,打造智慧教师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成长长效机制,以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为目标、特色教师培养为重点、梯次分层发展为策略,多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课程开发及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精心打造以“领军人物”为代表的特色、骨干教师群体。

 

第三部分  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

学校把“特色、质量”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特色指向是:学校的音乐氛围是浓郁的;学校的办学模式是与众不同的,学校与上音合作办学,共同分享;学校课程设置是具有特色的,既有音乐班学生的专业课程,有面向所有学生的音乐素养课程和音乐艺术拓展课程,同时还有面向学科教师的音乐融合课程。质量指向是:向课堂要质量,向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质量,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里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一)育人目标

学校以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为目标,构筑“和乐教育”的核心文化体系,“和乐、和美”的校训,“特色、质量”的办学目标,贯彻“爱音乐、爱智慧”的办学理念,努力使学生的学业和学力得以和谐发展,使学生的特长及个性得以张扬,提出了“人格健全、气质优雅”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每一位学子成为具有一定音乐艺术修养的青年人。其内涵为:

1、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智能特质、意志特质、感情特质、应付环境的特质、感受社会影响的特质、品格特质得到较为完满的统一。

2、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品质,使学生的学业和学力得以和谐发展;不断造就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张扬,能适应新的学习型社会的新一代学生。

3、努力塑造学生勇于实践的品质,真正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形成智慧的品行,真诚热爱、忘我追求。

4、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积极乐观、诚实自信的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

(二)课程目标

1、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保证较高的学业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

2、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了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价值。

3、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感并且能拥有“和乐”心态,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及生活品味。

4、提升音乐班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音乐艺术人才。

 

第四部分  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结构

学校2010年制定了《让我们过有音乐的教育生活---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课程规划(2010——2015)》,架构了A”型课程框架,在基础型课程基础之上打造了一类面向全体学生的,区别于其他一般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特色课程,提供给了全体学生丰富的学习经历。“十三五”期间,学校在创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的目标引领下,在“十二五”实践基础之上进行完善、优化与提升。

 

 

 

 

 

 

A”源于办学理念“爱音乐、爱智慧”中“爱”的首字母。“爱音乐”,在上音实验附中有着观念上的执着和行为上的特征,音乐将成为教育教学的精髓,是一种教育生命的载体;“爱智慧”,在上音实验附中有着理念上的先进和追求上的品位,智慧将成为教书育人的经典,是一种教育生命的升华。“爱音乐、爱智慧”寄予了学校对培养所有学生热爱音乐及形成智慧品行的殷殷期望。

基于普通班与音乐班并存的现状,学校将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使音乐融于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进行双向贯通,为音乐班与普通班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实践搭建桥梁。

(二)课程内容

A”型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兴趣课程和专业课程三部分。

通识类课程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设计的,以“夯实、优化、特色”为实施基础,是学生知识、技能和身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基石,是扎实的基础教育,为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通识类课程由基础型课程、学校根据音乐教育特色而自主研发的“和美”德育课程和“音乐普及课程”、“和乐讲堂”、 “艺术气质修养”、“音乐航班”等音乐素养课程构成,在学习要求上为所有学生必修

兴趣类课程是为学生经验成长、个性发展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而开发设计的,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研发遵循“自主、多元”的原则,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成长发展需求,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熏陶墨染、实践探究的有机结合。兴趣类课程由学科类拓展和音乐类拓展构成,在学科类拓展和音乐类拓展中又分为限定性拓展和非限定性(自主)拓展课程。

专业类课程是专为音乐班学生发展特长而设计的,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人人必修,钢琴、双排键、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小号、大号、圆号、长号、中音号、手风琴、吉他、打击乐、古筝、二胡、竹笛、琵琶、扬琴、柳琴、巴松、声乐等依据学生所学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音乐人才。

在学校课程架构中还包括创新实践课程借助上海市创新实验室-----多媒体音乐实验室,以“知识+能力+创新实践”为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音乐制作、录音、声音艺术表现等方面能力的高中音乐特长学生,实现以音乐创新能力与想象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培育。并为区域内具有音乐和计算机爱好与特长的高中生提供更前瞻、更专业、更独特的学习经历,展示前瞻音乐教育内涵,向全区实现资源共享。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学期总课时

课程说明

创新

实践课程

多媒体音乐设计与制作基础

16课时

高一第一学期

音乐试听

16课时

高一第一学期

计算机音乐

16课时

高一第二学期

音视频后期制作

16课时

高一第二学期

计算机音乐与作曲

32课时

高二第一学期

和声

32课时

高二第二学期

歌曲写作创意

32课时

高三第一学期

音乐与声音设计

32课时

高三第二学期

音乐

基础课程

钢琴

32课时

高一、高二、高三

视唱练耳

32课时

乐理

32课时

(三)课程说明

在音乐素养及拓展课程内容的建构中,学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学习能力、经历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等差异,做更细致的课程设想。面向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设“合唱”、“基础乐理”、“艺术气质修养”、“快乐节奏——打击乐”等课程,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中国音乐史”、“电钢琴”、“音乐欣赏”等课程,高三年级全体学生开设“西方音乐史”、“中国乐器介绍”等课程,形成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递进模式。

年级

通识类音乐素养课程

兴趣类音乐拓展课程

音乐专业课程

初中

1、和乐讲堂

2、音乐航班

3、校友音乐会

4、音乐人生

5、音乐午茶

6、音乐唱享

1、合唱

2、基础乐理

3、沪剧大家唱

4、舞蹈

1、钢琴

2、沪剧艺术团

3、行进打击乐

4、声乐

 

高一

1、合唱

2、基础乐理

3、艺术气质修养

4、快乐节奏打击乐

5、沪剧欣赏

1、音乐采风

2、以音乐之名志愿者3、多媒体音乐创新课程

 

1、和乐团

2、合唱团

3、艺术体育

4、艺术表演

5、艺术欣赏

6、艺术实践

1、基础乐理

2、视唱练耳

3、声乐

4、民乐

5、西乐

高二

1、中国音乐史

2、电钢琴

3、音乐欣赏

高三

1、西方音乐史

2、中国乐器介绍

1、音乐家故事

2、梦想舞台

 

第五部分  实施与保障

作为一所音乐教育特色学校,课程最能体现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未来的五年中,学校将围绕音乐特色教育的增强和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以课程作为突破口,构建整体框架,并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将音乐教育特色融入到每位师生的生活学习中。

(一)课程实施

1、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认真执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让师生过有音乐的教育生活”作为学校设置课程的原则,梳理完善现有课程,开发新课程,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精致化,形成校本教材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

2、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入总结学校近几年来教学质量稳定提升的有效经验,优化有效教学策略,提升课堂实效,使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3、建立选课制度,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与发展的学校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4、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以课程促教师专业发展,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与课程共同成长。

5、进一步规范、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体系,为学生人格的健全、性的全面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

(二)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课程建设项目组,由校长主抓,并架构课程发展部、学生音乐中心、课程管理部、学生德育中心、课程保障部、学生服务中心六大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合理分工,点面结合,更好的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师资保障。学校以引进和自培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通过“和馨”教师修炼项目,让校园奏有教育的音乐旋律,并内化为教师生活、工作、学习的内动力与催化剂,形成一支业务能力过硬、有深厚的艺术底蕴、有创造力与凝聚力的全员教师队伍。

3、社会资源保障。学校是上海音乐学院与普陀区教育局合作办学的一所普通完中,在拥有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和上海市沪剧院等教育资源的优势条件下,依靠普陀教育,主动发展,不断彰显音乐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与来自贵州、湖南、浙江、广东等中小学组成的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特色学校联盟,加强音乐教育特色学校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合作与辐射,形成办学合力。

4、硬件保障。学校设有独立的音乐教学楼,目前有琴房98间及沪剧排练室、舞蹈排练房、合唱教室、电钢琴室、乐理室等功能教室,同时建成的音乐楼由多媒体音乐设计与制作室、录音棚、视听室和小音乐厅构成,为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提供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硬件保障。

 

第六部分  管理与评价

(一)课程管理

1、成立以校长为首的课程建设项目组,负责统领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统筹设计审议特色校本课程及课程实施、评价、教师工作量认定等系列问题。

2、建立课程审议与认证制度,围绕各类各门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行论证;认真、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3、完善评估激励机制。遵循客观性、激励性与导向性原则,采用结果与过程结合的动态评价方式;结合教师绩效奖励考核开展。

4、通识类课程管理。由管理部、学生德育中心、学生音乐中心共同负责通识类课程的管理,结合普通班与音乐班并存的现状,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学业成绩与上海市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

5、兴趣类课程管理。由管理部与学生音乐中心共同负责兴趣类课程的管理,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分班选修并根据学生选修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开发、保留。教师对课程的内容、实施、学生的学习质量评定具有自主权,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责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校课程中的科目,并通过学评对课程、教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与改进建议。

6、专业类课程管理。由学生音乐中心对音乐班学生专业课学习进行过程管理与学习记录;由专业教师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专业考核。

(二)课程评价

1、对“特色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包括: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学校音乐教育特色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是否明确;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

2、对教师的评价。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评价,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等对教师的评价,同时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3、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是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

1)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开展。根据《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习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六大维度对学生的学习经历及个性特长进行综合评价。

2)编制《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表》。学校是普陀区艺术素质测评实验校,针对于全体学生在学习体验中的学习方法、音乐素养提升、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评价量规,编制《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表》,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对学生所参与的音乐素养课程、音乐拓展课程、校外艺术拓展课程、音乐特长生专业课程、普通班学生艺术特长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及总评,由100分基础分与20分的特长加分构成。

3)采用学分制管理与等第制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4)通过“校园十佳明星”和“和乐奖学金”等形式给予学生综合评定,全方位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