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特色指标 承担支援等工作显图文著 正文
2、力奔赴雪域高原 普陀援藏教师再启程——蔡钧援藏
发布日期:2019-12-02 14:39:41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

接力奔赴雪域高原 普陀援藏教师再启程

85日,又一批满含热情与教育梦想的普陀教师将踏上雪域高原,接力教育援藏。

普陀区10名第三批“组团式”援藏教师和1名第一批“万名援藏援疆”教师参加了在上海市援藏教师欢送仪式。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吴凌昱,区教育局副局长唐晓燕,派出学校领导及援藏教师家属等,一起为即将奔赴雪域高原的教育援藏队员们送行。

吴凌昱对援藏教师、派出单位和家属表示感谢和敬意,再三叮嘱援藏教师在外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加强联系和沟通,把情怀转化为动力,牢记使命,克服困难,精诚团结,圆满完成援藏任务。

第一批、第二批援藏教师的家国情怀和援藏成绩鼓励着新一批援藏教师。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的历史教师蔡钧说:“援藏支教是一次人生挑战,更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任务。虽然家中外婆年迈需要照顾,母亲一个人照顾又怕妈妈太累,父亲又经常加班不在家,作为独子我本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但教育援藏的豪情让我义无反顾。我相信,有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原工作单位做我坚强的后盾,我一定能够不辱使命,恪尽职守,勤奋工作,用实际行动来书写我的责任和奉献。”

微信图片_20191026212541.jpg

家中的困难、亲人的不舍都被普陀援藏教师一一克服。来自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的束寅吉老师的父亲一年前查出肝癌,过段时间就要住院进行治疗,家里的孩子又要升入大班,正是顽皮吵闹的年龄,家里人却对他说:“放心去援藏吧,我们会挺住!”铜川学校张斌琦老师家中的一位老人检查出疑似甲状腺癌,为了让他安心出发,特地将手术日期定在86日。胡晓光老师说,他援藏期间,妻子的工作太繁忙,只能把一岁半的儿子放到江苏徐州老家让父母照看。援藏教师将用他们的行动实现“舍小家为大家”的教育理想。  

从海拔0米的上海到海拔3800米的西藏日喀则,普陀援藏教师“攀登”在雪域高原,支持着他们的是教育理想和对孩子们的爱与责任。相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会造福更多的藏区少年,祝愿第三批普陀援藏教师勇担重任、不辱使命、工作顺利。

微信图片_20191026212556.jpg

 

 

入藏一周后感想

201885日,在上海市徐汇中学,我带着市委和学校领导以及家人的殷切嘱托和期望,踏上了前往西藏日喀则支教的漫漫征程。由于国内很少有直飞航线,我们需要在成都过夜进行转机。在成都的一晚让我结识了很多的来自各个学校的支教老师,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收获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也同时增进了友谊和相互间的了解。

微信图片_20191026212537.jpg

86日下午,我们再次启程,在飞往日喀则的飞机上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来到这令人神往的圣地,紧张的是想起来就让人发怵的高原反应。众所周知,西藏历来有“世界第三极之称”,这里海拔高,氧气稀薄,紫外线照射强烈,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来过这里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表现为头疼、无力、恶心呕吐。下了飞机,才感觉这里已如秋天,虽有阵阵凉意,但强烈的阳光照射在身上让人顿时有一种焦灼感,好在行李中还有长袖衫,赶紧穿上,机场外前来接机的日喀则当地领导热情的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和酥油,让我们倍感亲切。从日喀则和平机场到市区还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在暗自庆幸高原反应没落到自己身上,不过这种窃喜没持续了多久,到达教师公寓后,方才还晴空万里的天空忽然下起淅沥的小雨,让人甚有寒意,吃晚饭时有的老师就撑不住了,脸色发白,很想呕吐,当我回到公寓时也都感觉气不够喘的,躺在床上只觉头很痛,口干舌燥,睡一会就醒了,真是像发烧般难受,难怪有人说西藏是视觉的天堂,身体的地狱。但我仍然恪守“既来之,则为之”的信念,坚持“缺氧不缺精神”的理想,一直就这么过了近三天,情况才有所好转。这期间上海市援藏总队和当地领导对我们一直进行关心和鼓励,还为我们送来氧气瓶等医疗设备,另外在几位拥有相关经验的援藏教师的帮助下,也让我慢慢的调养好了身体,尽快适应了新的环境。

微信图片_20191026212520.jpg

810日上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了今后即将开展工作的地方——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虽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学校又处在大修期间,但每一位老师都对校园环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我漫步在校园中,葱茏的草木、崭新的楼房,此外还有很多文化名人雕像不时的映入眼帘,让我不禁感受到这里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藏文图书馆里,傅欣校长主持召开了岗前工培训会议,首先向我们详细介绍当地学生特点和学情,让我们对当地藏族学生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也让我们体会到能教好藏族学生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来做好教育工作。其次,傅校长还要求我们多向当地教师请教和探讨,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做到虚心学习,与当地教师加强合作,分享教育经验。最后,傅校长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任务作了简要的布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本地教师带教、编写校本教材和开展社团拓展课等教学任务。这些工作对于我这名教育领域的新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这未尝不是一次人生历练,为我今后更好的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本次会议让我深深的感到援藏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但有这么多资历丰富的老师与我一起并肩奋斗,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能迅速成长,圆满完成本次援藏支教任务。下午三点,我们又驱车前往日喀则儿童福利二院看望那里的孩子,当我们的车刚开进园区时,藏族孩子们早已等候在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并向我们致以亲切的问候。随后,我分别观摩了由我们队伍中三位优秀教师执教的计算机、美术和体育三堂生动有趣的课。我发现藏族的孩子们求知欲望很强,对我们上海老师所教授的内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每一堂课上都发出了学生爽朗的笑声。这三堂生动精彩的课无不启发着我的教学思维,让我学习到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今后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新的认识。

微信图片_20191026212515.jpg

巍峨的群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不知不觉在雪域高原已生活了一周,我已习惯了这里的气候与环境。虽然可以预见开学后的忙碌生活,但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将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尽快融入岗位,牢记使命、团结协作,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回报家乡,回报亲人。

2018812

 

 

援藏工作随想

有人曾不解的问这些磕长头者:“你们这样辛苦,希望得到什么?”

“不希望得到什么”,

“那你们为什么还这样做?”

……

我们的许多问题常常让藏民无语,

是我们想得太多,还是他们想得太少?

——《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

时间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忐忑疑虑中报名来日喀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转眼来到日喀则已经两个多个月了。这对于三十年来从未离开过家的我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之间,有困难有收获,有沮丧有欣慰,在此,我简单的说说自己的感受。

微信图片_20191026215232.jpg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时至今日,我已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但比克服身体上的折磨更困难的是心中的思念,刚来的时候尚未有什么感觉,觉得自己一个人生活也挺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一段时间以后,那种思念之情却油然而生,忽然发现自己从未像这样如此挂念远方的家尤其是我的家人,的确,三十年来,他们总陪伴在我的身边。虽然在家的时候我对他们平日里的唠叨感到厌烦,真希望哪天能摆脱他们过自己一个人的生活,但在这里我反而无时无刻不在想他们,想他们对我的关照,视频的时候总是疑惑他们是不是瘦了,和家里打电话总是反复叮嘱一定要照顾好年迈的外婆。每次看到视频中父母苍白的两鬓;听到电话里那熟悉的声音时,心里总是很难过,等我回去了,一定好好弥补他们。

接着来说说我的学生们。刚来时心里特别好奇,藏族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可以走进他们吗?有人说,藏族孩子特别义气,想教好他们必须先和他们做朋友,于是我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接近他们。初一年级里我最先认识的学生是白玛玉珍,她从来都是很沉默的,不爱表现自己,和这里的孩子不太一样,安安静静,我很能理解她,就想让她自己静静的想着自己的事情吧。有一天课间,我上教室去得早,大家都去做课间操了,她在看书,我便走过去和她交流了一会。她告诉我她最爱的科目是藏文,没事也就看看藏文的课本,家住在离日喀则挺远的萨迦县,做车需要近五个小时的时间,平时周末不回家。妈妈在日喀则陪着他,爸爸在内地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性格很活泼,在四川的一所学校就读,成绩很好,一家四口人就这样分了三个地方。我能理解他每天沉默的原因,于是我告诉他,很多事情既然无法改变就要学着接受,困难都是暂时的,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有些事是不能选择的,如果能更乐观的面对,开心的生活和学习,大家会更尊重她的。她点头说是,那节课她也听得很认真。

第二个我认识的是旦增尼玛,个头不高,黑黑的,牙齿白白的,虽然历史基础很差,但是人很聪明,上课反应很快,我表扬过他几次以后他的积极性很高。第一次单元测验后,分数出来之前我问他能考多少,他说能考八十多分,这在年级中分数是很高的,但是分数出来以后,他只考五十了多,很沮丧,我走到他身边轻轻的告诉他:“不管怎么样,你依然是我心里最好的学生,你还有很多机会,慢慢的证明自己吧,我绝对相信你!”他的眼睛就亮了很多。现在他做了我的课代表,每天能看到他认真的学习,认真的完成我交代的任务,心里觉得特别开心。

第三个想说的是小江白,很老实的一个孩子,上课很乖,也很努力,平时作业也做的不错,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明显感觉状态很差,做题错误率很高,我很不理解,就找他问了一下,他告诉我,最近妈妈生病了,正在做手术,所以心里老是放不下。我知道了以后就告诉他,情况已经这样无法改变,你能做的是让自己尽量减少损失,妈妈身体已经不好了,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再下滑岂不是损失更大,她的心情岂不是更不好?如果你能坚强的面对,走出心里的阴影,这才是成熟,才是长大的表现!他听了一直点头,最近我又看到他上课时聚精会神的样子了。有人说,上天是平等的,在给予雪域高原这个缺氧的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无限的美景;在让藏族人民有着黝黑的面庞的同时,也让他们有着阳光灿烂的笑脸和淳朴善良的内心。是的,少用脑子多用心,这是我和他们交流最大的心得,当你真心对他们好的时候,你收获的会是掌声。

微信图片_20191026215240.jpg

最后要说的就是教学了。教学是我来到日喀则最大的任务,因为我首先是一个老师。虽然在开学前傅欣校长已经反复交代过这里的学生基础很差,历史科目是这里学生的弱项,但真正上课时还是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挑战。由于这里的学生汉语基础较差,汉语对他们来说就像我们听英语一样,是“外语”,他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把普通话转化为藏语来理解,因为这种“转化”,学习起来就非常的困难。由于基础差,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最基本的历史名词都很糊涂,如禅让制,再比如中央集权,很多学生都理解不了,类似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对于我这个刚入行不久老师来说,那种感觉简直令人抓狂。还有就是学生学习习惯很不好,上课时吃东西的讲话的睡觉的大有人在,曾经有学生这样告诉我:“以前最喜欢的就是历史课,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不会听课的,简直太自由了”。历史班级平均大约三十分左右的样子,并且学校和学生对历史是半放弃状态,这对于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刚开始执教的时候我找不到目标、毫无针对性可言。由于对教材把握得不好加上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第一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很不理想,我心里也不舒服。但困难终归要面对,康德说过:“所谓勇气,是面对困难所展示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当初选择来日喀则是鼓足了勇气,现在到了这里,面对没有预料到的困难,同样要鼓足勇气面对。记得很清楚的是傅欣校长给我们开的会上的一句话,来到日喀则是要留下一点足迹的,是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一个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人,痛定思痛,我决定采取一些办法,比如自己应该讲细点再讲慢点,备课可以再充分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板书可以再工整点。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讲解题目,慢慢补差。或者找不想学的同学和成绩不好的同学谈谈心,不让他们放弃。当然很多时候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讲一讲内地的孩子努力学习的样子,对自我的控制,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甚至跟着他们学习藏语。慢慢的,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改观,认真听课的学生也慢慢多了起来。在第二次测验中,班级成绩进步很大,我很高兴,班里的同学也很高兴。

龙应台曾经说过:“遇见”不是看见,而是心灵的碰撞和共鸣。是的,我庆幸自己能够来到日喀则,遇到那么多可爱的学生,这真的是我们大家莫大的缘分。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吧,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既然来了,就要留下美好的回忆。我的学生们,希望一年后,你们能理解我在学科上带给他们的进步,并且在以后,你们能让自己的生命充满热情,无论是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学会坚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实现生命的辉煌,你们的成功将是给我来西藏一年的时间里最大的馈赠。

2018.10.8

援藏工作学期总结

转眼间我的援藏工作已经快进行了一个学期,在过去这一学期中我体会到了支教生活的快乐和感动。因为支教工作锻炼了我,各级领导的关怀鼓舞了我,老师和学生们的热情感动了我,与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但毕竟是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单位,来到一个自己比较陌生的地方。回首半年来的支教生活,我感到沉甸甸的。

微信图片_20191026214449.jpg

初到学校,我及时调整心态并且时常告诫自己:不要因为支教就有了“光环”,更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汗泼墨,辛勤付出,凡是自己能做到的不管是不是分内的事,都要竭力去做,要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去迎接一切的考验。为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更好地展开教育教 学工作,我主动向学校的老师了解情况,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和友谊,走进老师的课堂听课学习,揣摩当地教学特点规律,有的放矢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同事们友好地帮助我,指导我,让我受益匪浅。生活中,学校领导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与照顾,让我能安心地支教。

微信图片_20191026214455.jpg

这里的学生特点是都很热爱读书,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憧憬。他们的感情很丰富,观察力也很细。最感动的一个细节就是,每天上下课师生互相问好时,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声音向我喊出“老师好”“老师再见”,虽然我的耳朵经常被高分贝音量震得嗡嗡作响,但沐浴在学生的爱里很幸福。他们很有礼貌,见到老师行礼问好,他们也很勤劳,总是将校园和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同时,他们也很顽皮,班上也有个别学生违反纪律,被我发现后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还有的请来了家长,看着学生们痛哭流涕地表态,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觉得这里有着更多的望子成龙。

微信图片_20191026214504.jpg

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白我的责任,关于这一点我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课堂上我和学生们积极探讨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同学中好的学习方法给予鼓励和推广,不足之处给予指正,针对学生知识面窄、理解问题肤浅的情况,我在每堂课上都尽量匀出五分钟时间,补充一点课外知识,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针对学生思维不灵活的问题,我上课尽可能多地提问,从多个角度提问,并且将问题难度降低,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课堂评价。同时,我也虚心向每一位教师学习,和他们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只要有时间就认真听课,评课,及时做好记录,接受建议。

我明白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支教老师,我没有奢求自己成为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音乐老师那样,改变他们的一生,我只能做好自己的,把自己放在一个最低点上,慢慢地成为他们中的一个,也许我做到的太少,但我做到了一个老师最该做事——以身作则。对于我的学生而言,不管是在人生还是学习,我仅仅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他们已经听腻了的告诫又说了一遍,把做多了题目后仅有的那么几条经验告诉他们,再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在任何一点上把他们带到歪路上,不要在以后的时候发现我告诉他们错误的答案,人生也罢,历史也好。

在教师工作上我承认自己确实存在一些不足,我会纠结学生的调皮捣蛋,我会苦恼学生不断提出的问题,我更害怕上课过程中的各种失误......因为我不知道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过,我至少做到了一个负责的老师,也许他们会遗忘我,也许他们会笑话我,但是在他们做题的时候都会有我努力的点点滴滴。

都说青年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意最无虑的生活,那我把我的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半年留在了这里,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后悔,所以我只能保证这半年做了这么多不会让我更后悔的事。

在这里,我慢慢地习惯了一名教师的生活,我会用心在上课前把课本中的问题再看一遍,我也不害怕讲台,那不过是一个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的地方,而学生也不过是我的朋友,他们会吵闹,会滑头,会耍小聪明,但他们只是没长大的我......在他们身上我能看到我过去的一切,不爱学习,不能控制住自己,在学习与玩耍间苦恼,在作业里挣扎,同学间的玩斗,渴望又害怕老师的注意,他们还没长大,他们还很单纯,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本挥洒青春,而我最应该做的不是按着他们的脑袋让他们的眼睛盯着书本,而是默默看着他们保证他们不会走上歧路,他们就是一棵棵树苗,我没有能力控制他们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只要保证他们不会过早凋零就好,他们美好的青春不应该有太多手挡住头上的太阳......

在远离家人、远离朋友和远离同事的支教日子里,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也经历过很多次的挫折,人地生疏的孤独与无助,生活习惯的改变,但我始终没有气馁,既然选择了支教,辛苦就再所难免。现在,哪怕仅仅是对于工作的回忆,也都会让我倍感欣慰。因为始终相信,只要摆正心态,全心付出,生活就是快乐的,只要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在身后传播下一路希望的喜悦。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一个学期的支教时间并不能真正改变些什么。但我相信于集体而言,我们援藏教师是一缕清新的空气;于自身而言,支教的经历也赐予我一段新鲜而又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生命会因它而更加精彩、更加灿烂。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路明灯与奋斗不息的不竭动力。

微信图片_20191026215236.jpg

 这一个学期的经历中我真正了解了支教的意义所在。援藏支教就是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孩子,为了那些山里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支援贫困地区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我们不是去游山玩水,我们也不是去极地探险,我们不仅仅是在教育别人,同样对自己也是磨练,这样的工作任务给了人们一个奉献爱心的机会,天地之大,有多少人需要我们去关爱。在这里,我们将爱心传递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对于这个有着特殊的意义工作而言,当你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越过教室窗口,穿透贫瘠的土地,这时你会觉得这项工作很有必要,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得知识。尽管西藏的义务教育迎来了曙光,但依然还有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虽然这里没有较好的生源,却有着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更需要老师们含辛茹苦、孜孜不倦的教诲。在学生们的生命里,你就像那瞬间疾驰而过的流星,还来不及让我们看清你的样子,就消失在他们生活的尽头,留下一道让我们永远温暖的光亮。

微信图片_20191026214520.jpg

在这学期的最后几天,孩子们不舍得眼神和充满期待的目光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多么让人敬畏的。在孩子的眼里,这样的老师是他们喜爱的,是他们值得一辈子记在脑海里的存在。我愿做这样的教师,将温暖带进孩子的心里。

                     2018.12.10

 

牢记初心,续写珠峰脚下教育奋进之笔——上海市教委召开“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座谈会

20181218日上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座谈会,上海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队长、西藏日喀则市教育局副局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傅欣同志率领队员参加,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姚志峰、市教委人事处张瑾等同志出席,会议由市教委办公室丁健同志主持。

 

上海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从20166月开始,按照管理干部三年,专任教师一年一轮换的周期进行援藏,这次座谈会就是对第三批专任教师进藏半年来工作的小结,也是对工作队两年多来工作成绩和经验的一次总结。傅欣同志对第三批专任教师半年来的工作、成绩和先进事迹做了汇报,对援藏教师舍小家顾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在雪域高原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说,经过这几个月以来的工作,同志们体会到了教育援藏的艰巨性和迫切性,但大家没有退缩,克服了各种困难,携手为日喀则市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目前,“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受援单位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教学成绩得到了当地教师、学生、家长和上级部门领导的称赞,“万名教师支教”项目的受援单位日喀则市第二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在半年之中也取得了突破。在校园建设方面,三年来,在学校基础建设、修缮改建方面共计投资8000万元,从白玉兰体育场的改建、校园环路路面硬化,到标准化教室配置、宿舍及办公室翻新、学生食堂扩建、地质生态体验馆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竣工,学校焕然一新。

工作队还致力于搭建辐射联动平台。“1+5+X“远程教育互动平台已经全面建成,将上海、日喀则市城区学校、日喀则市边境线校园连在一起,共同分享彼此的优质资源。助推日喀则市汉语言名师工作室和日喀则市英语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创新日喀则市师训工作的方式和资源。日喀则市第二职业学校克服从无到有的困难,送教师到上海培训、当地学生到上海交流,五名教师完成双证培训,学生开始到企业跟岗培训。

座谈会上,傅欣同志再次感谢了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支持、上海市教委人事处的人事选拔,选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援藏教师;向援藏教师的长期付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感谢。同时,傅欣同志就下一阶段的要求和交接工作作了安排,希望大家牢记初心,要努力在雪域高原续写教育援藏的奋进之笔。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的姚志峰同志说:上海援藏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援藏教师的付出,大家既出经验,又出标准,在高原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他提到,上海的援藏教育工作是成功的,也是受到充分的肯定,1212日下午在上海举行的西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上,李强书记提到援藏工作便自豪地说,教育援藏是我们上海援藏的一张名片。姚志峰同志也指出,教师是一项平常却不平凡的工作,在援藏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许多多感动的人和感动的事,我们要努力起到和做好心灵桥梁的作用,树立上海援藏教师的良好形象,向组织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海市教委办公室丁健同志作了会议总结。他说: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很敬佩、也很感动,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组团式”教育援藏和“万人支教计划“都是从“零”做起。同志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但教育援藏,任重道远,大家仍需努力!上海是你们的家,也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我们始终在后方支持你们!相信通过大家的精诚团结、不懈努力,你们一定不负众望,圆满、出色地完成中央和上海交给你们的教育援藏任务!

微信图片_20191026221332.jpg

 

格桑花开——让爱成就这份事业

经过2个多月的休整,2019228日我又一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日喀则,对于我来说曾经是神秘的代名词。而在接触到这里学生之后,我对于西藏的认识已不仅仅停留在“民风淳朴,地大物博”这几个简单的概括。带着对教师工作的憧憬和民族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我回到了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与6个班的“雪域骄子”又开始了将要为期半年的初中岁月。

 

微信图片_201907061458564.jpg

微信图片_201907061458566.jpg

时光飞逝,初到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的兴奋,初次给西藏学生上课的紧张都还历历在目。在这其中,我品尝到了身为人师的酸甜苦辣,也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一朝一夕,一言一行的努力和付出。新的学期,忙碌又充实,在工作中虽然有曲折的心酸,但也有成功的喜悦。这段时间以来我接触到性格迥异的人们,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从迷茫无知到慢慢摸索,我始终能够立足岗位,坚持学习。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团结同事,关心学生,积极工作,乐于奉献。

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牺牲自己在上海的安逸生活,是什么鼓舞着我们再累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我想,是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是责任,是构建和谐稳定的民族社会的责任。这种爱,是无私奉献,是为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的无私奉献。爱,成就这份事业。

 

微信图片_201907061458569.jpg

微信图片_2019070614585612.jpg

陶行知先生说过:“家长把孩子送进你的学校,便在不知不觉中把整个家庭托付给了学校。”一个学生的成长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批学生的成长可以改变很多家庭,甚至影响一个社会。我所面对的学生由于远离家乡,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问题、青春期问题、心理障碍问题。家长鞭长莫及,因此特别需要老师春风细雨般的爱,用这种爱和激情滋润这些西藏学生。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西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参与援藏工作的内地教师,我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更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认识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生的”。我们要用爱成就这份事业,让藏族学生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将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责任、有能力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教育援藏任重道远,培育新人责无旁贷。

                                      2019412

 

 

心系雪域 不辱使命

自从201886日来到西藏这片神奇的地方,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共同经历了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从现代化的大都会来到了一个正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日喀则,充分感受了它的脉动。西藏日喀则,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正在焕发它的活力,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而我,作为第三批上海“组团式”援藏教育工作队的其中之一,通过这次援藏,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激动,更收获了动力。

微信图片_201907061458563.jpg

微信图片_201907061458567.jpg

西藏是一个风景壮美的高原,是一个大气磅礴的广阔高原。那里的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山脉延绵险峻,雪峰直刺苍穹......那就是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记得在飞机上,从机舱的窗口往下看,就会看到强烈的阳光下这片高原的雪山一座连着一座,苍山如海、雪光晶莹、江河如带、蔚为壮观。到了雪域高原,我不禁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觉得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已与它融为一体。

高原的生活是艰难的,胸闷气短、夜里失眠是常有之事,但上海及学校的主要领导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视并提供多次人文关怀,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我为之感动。虽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牵挂远在天边的家人,难言的孤独袭上心头。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环境,磨炼了我的意志,锻造了我的身心,让我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去对待事业、对待人生。援藏支教,让我变得更为成熟。

微信图片_20190706145856.jpg

多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批批援藏教师满载着殷切嘱托,满怀着对西藏教育的无限憧憬,奉献在雪域高原;多少年来,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铭刻着各援藏省市的深情厚谊,屹立在高原大地;多少年来,莘莘学子们沐浴着党中央和援藏省市亲切关怀的阳光,在教育援藏的春风里舒展着笑脸......

这次一年援藏之行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援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

到了西藏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在西藏这个外人看来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着这么多的忧伤。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居住的分散,使得这里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难度比别的地区翻了几倍。尽管国家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但是还有一些家庭的孩子仍然徘徊在校门之外。在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无法进入校园读书。而我们自己则更是看到,西藏地区的同志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投入西藏的教育事业,让我们感到深深地惭愧。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和投入,让我们觉得,西藏的教育发展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这样一批热血志士在这里,将来肯定能圆满达成目标。

微信图片_201907061444313.jpg

记得入藏之前,市委组织部指示我们要做汉藏两族人民友谊的使者,牢记习近平主席的“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指示精神,阐述了教育援藏对于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这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心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一直非常尊敬当地教师,注重和他们融洽彼此间的关系,始终谦虚的与他们合作交流,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促进两族人民更深刻的交流与了解。工作期间,我结交了很多藏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了解到藏族人民的很多风俗习惯,加深了对藏族同胞的认识,树立了援藏教师勤奋好学、务实高效的形象,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

在上海实验学校,我任教整个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历史,平均每班有五十多位学生,除了藏族,还有少数门巴族和珞巴族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孩子们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热情、淳朴、善良、特别懂礼貌。可上完一节课后,我才发现他们的学科基础太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无疑给我当初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但回过头想想自己最初的美好愿望,想想自己的教育理想,我才慢慢冷静下来,想办法去解决。我首先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入手,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信心。课堂上,我指导他们听课记笔记,指导答题方法。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们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及时记忆反复记忆的意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课余时间,我经常深入班级,找学生聊天,为学生们排忧解难,和学生拉近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多数学生慢慢步入正轨,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我还承担了学校课程建设及校办的其他一些工作,我想,我一定要在这里留点什么,至少离开时,使上海援藏工作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微信图片_201907061458568.jpg

记得有学生问我:“蔡老师,您今年走了,我们什么时候再能见到您呢?”我说:“虽然我们相隔遥远,但是我们可以打电话,发微信啊,我会一直关注你们的成长,将来你们考上大学,有机会一定要到上海来看我,好吗?”孩子们不停地点头,那一刻,我终生难忘。

微信图片_20191026221727.jpg

喜马拉雅山提升了我的认识,雅鲁藏布江净化了我的灵魂。这一年以来的支教经历,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是一次神圣的精神洗礼,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经过雪域高原的磨炼和洗礼,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没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回顾援藏工作经历,我不辱使命,我无怨无悔!

2019.8.10

微信图片_20191026221719.jpg

上海市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

踏“雪”归来

 

2019718日,正当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格桑花盛开的时候,在这里奋斗三年的上海市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全体专任教师依依惜别,留下“美好教育”的丰硕成果,带着满满的家国情怀和对雪域雏鹰的牵挂踏上回家的路,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滕建勇同志等领导到雪域高原迎接,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合作交流办、上海市教委和各区县组织部、教育局的同志和援藏教师家属到机场欢迎援藏英雄凯旋。

微信图片_20191026222715.jpg

早上800,东方既白,朝霞灿烂。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总领导倪俊南同志、日喀则市教育局和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领导、师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等来到路口,为援藏教师们送别,一条条哈达那是无限的牵挂,一次次拥抱那是不舍的表白,沪藏教育事业领域内的兄弟情谊在离别时刻深情讲述。

根据中央第六次西藏会议精神,响应党的号召,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于20166月进藏,由傅欣、陈前、门唯一、朱炯4名管理干部和36名专任教师构成。管理干部是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专任教师原则一年一轮换,先后有三批,共104位,中间有12位同志留任。其中,党员60人,按进藏时计算,平均年龄36.5岁,最大54岁,最小25岁。今天,第三批专任教师返程,4位管理干部也将于721日凯旋,这意味着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圆满结束。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时间转眼即逝,上海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从海拔4米的东海之滨到海拔4000米的珠峰脚下,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主席关于教育事业、关于精准扶贫等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美好教育”理念和愿景,铸造理念美、制度美、环境美、内涵美、人文美、成果美,形成严谨而又美好、规范而又活泼的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掀开了受援单位发展的新篇章,书写了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各地区情同手足的兄弟情谊。

微信图片_20191026221702.jpg